EI Compendex Source List(2022年1月)
EI Compendex Source List(2020年1月)
EI Compendex Source List(2019年5月)
EI Compendex Source List(2018年9月)
EI Compendex Source List(2018年5月)
EI Compendex Source List(2018年1月)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列
CSSCI(2017-2018)及扩展期刊目录
2017年4月7日EI检索目录(最新)
2017年3月EI检索目录
最新公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SCI期刊(含影响因子)
推荐内容
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是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现代教育已不再是单纯要求教师教给学生有限的知识,而是要求教师去开动脑筋在传授有限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己去掌握、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为此,当代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就必须探索研究新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这就有必要开展好教科研工作。
一、什么是教科研?所谓教科研,就是借助教育理论,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教科研可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其中最适合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是应用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着重考虑如何将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与教育实践联系起来,开辟应用的途径,探索搞好教育工作的规律,以及如何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基础理论。 二、青年教师为什么要开展教科 (一)开展教科研是整个教育发展、改革和创新的需要 教科研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本质规律的活动。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现象也不例外,要搞好教育工作就必须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有些教师并不否定教科研的重要性,但认为它是科研人员、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只要上好课就行了。当然,作为教育科研人员开展教科研责无旁贷;但是作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也必须开展教科研,因为只有通过教科研,才能掌握教育规律,自觉按教育规律办事,促进教育工作。 有些教师认为,我天天都在搞教育,难道我还不知道教育是怎么回事吗?的确,教师“天天搞教育”,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是不是真的了解教育的真谛,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来办事这就可难说了。有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明明是为了学生学习进步,呕心沥血,把自己整个的心都掏出来了,却还是得不到学生的理解,非但没有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反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非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其实,这里面就蕴涵了教育规律。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开展教科研,才能掌握教育规律,自觉按教育规律办事,搞好教育工作。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在信息社会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大量增加,靠死记硬背现成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着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使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又如,随着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虚拟世界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再如,随着计划生育的广泛落实,独生子女已普及,他们也有许多新的特点,如何针对这些新特点进行教育,也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二)开展教科研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形势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准备一桶水。”现在老师光有一桶水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而且你这桶水是不是已经过了“保鲜期”还值得考虑。因此,“一桶水”应改为“常流水”。即使这样,教师也不是简单地把自己储备的水倒给学生就完事了的,而是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去寻找水源。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我教你学”,而应该是“你学我导”,有时还要共同探讨,教学相长。教师首先应是学习者、研究者,要教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不断丰富充实自己。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种学习资源,虚心向他们学习,与他们一起探讨。通过教学,既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也使自己的学识、能力、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 教师开展教科研是新时期教育特点的一种表现。教师开展教科研,就能懂得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就能了解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自己的教育工作,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做出努力;就能明确教育改革的实质,更好地当好教改骨干,为深化教育改革做出贡献;就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转变教师的角色,是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从教书匠转向“学者型”的必要途径。 开展教科研对于提高教师的学习自觉性、调查研究能力、分析思考综合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思想水平和教育行为水平,使教师从知识型向创造型、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从而使教师的教育实践更科学、更自觉、更系统都是很有帮助的。开展教科研对于青年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指导实践,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三、青年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 我个人认为青年教师开展教科研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即阅读、反思、创新和应用,这个过程就类似于教学反思。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来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阅读 年教师开展教科研与专家学者开展教科研有不同之处。专家学者的教科研是运用科学方法,描述和解释教育现象,探索未知,获得有价值的发现。他们重在描述、揭示教育现象,建构教育理论,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别人的教育教学活动加以解读。而中小学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是自己作为教育过程的当事人,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总结、反思与改进,以构建自己的教育理想,创造独特的教育艺术,形成个人的实践能力。这是置身教育情景、在教育行为中研究教育,我们应重在实践,追求更为合理的教育教学行为。这一区别,告诉我们,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是以实践为主,直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实践问题,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或者说有了理论的指导更有助于我们理性的解决问题。因此,不断的阅读积累,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是开展教科研必须进行的首要工作。 如何阅读、阅读什么呢?我的体会有两点: 一是为论文写作或课题研究需要而阅读。 比如我在撰写《论语文教学中“两习一文”模式的运用》这篇论文前,就阅读了《中学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引论》、《语文课堂教学概论》等书籍,由于有坚实的理论作基础,这篇原创论文获评比一等奖。 再比如,如果要研究的课题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观念的转变问题,那么首先必须阅读新的课程标准,了解新的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其次还要去读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心理学原理,布鲁纳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提出的结构主义课程观和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人本主义课程观,了解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的发展层次论等。这些理论,它会告诉你作为教育者,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以及如何定位和理解学生的角色,如何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自主与探索精神,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再从这些理论高度来研究教师观念的转变问题,你就会觉得很容易了,其成果的意义也就非同一般了。 二是广泛阅读。 这涉及的范围比较宽了,涉及的领域也就比较多了。但你可以由教育、心理领域向其他领域辐射,逐步扩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领域的理论、经验、案例都可能给你以意想不到的启发。这也可能成为你征服专家,让他给你的成果评奖投赞成票的一个重要砝码。 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改变,无不渗透着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如果没有对新课程理念的透彻理解,就很难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无从谈起。比如,教材中有许多“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仅靠几本教参在课堂上打拼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阅读,尤其是专业阅读。 青年教师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自己的实际具体情况出发,守住寂寞,静心读书,在书本中寻找乐趣,为自己的教科研提供源动力。同时要借鉴同事的经验,多听课,虚心请教,善于交流,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 另外,教师要多阅读一些教育的书籍,但是也不能只读教育书籍,视野应该要开阔一点,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科看学科。在读书的过程中要融会贯通,用自己的脑子去读书,用批判的态度去读书,读出自我,读出问题。 专业阅读毕竟不同于消遣性阅读,它有理解上的难度,需要通过专业交流来不断地加深理解。面对这种有难度的专业阅读,教师需要查阅资料、独立思考,也需要质疑、交流、切磋,以达到吸收和领悟的目的。 (二)反思 青年教师要快速成长,必须培养并形成一种反思的良好品质。历数教育家,每个人都有写随笔、写反思的习惯,多年的反思习惯,使一名又一名普通的教师成为了教育名家。一名教师平时都不去观察学生的行为,怎么可能去发现呢?只要有想法就去实践,只要有发现就去做。有很多时候我们有想法,但我们很多时候往往停留在口头上你不去尝试你怎么知道它行或不行? 反思要基于实践,特别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钻研,这也是教师的优势,通过实践,养成记日记和流水账的习惯,从而形成系统的方法与方式,努力提高自己。教师的教学反思,就是要发现提倡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背后隐含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一过程,就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这一反思过程,能够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教师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自身的实践融合一体,从而使教师拥有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教师素质提高的过程。 教育教学反思,其实质就是教师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回顾、观察、诊断、思考、修正,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日后的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1995年时我在农村中学教初中,当时我在作文教学时有一种做法,就是在九年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了学生“文库”的建立工作,集成10本初中学生好作文选。我就反思这样做的意义,总结出了几条好处:(1)有利于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2)有利于提供指导学生作文的第一手材料;(3)有利于随时向有关报刊、作文竞赛活动推荐优秀作文。并结合具体实例撰写成一篇教学论文《建立学生“文库”好处多》,教学小论文《课堂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实现课内课外学习互动》在2006年的学校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 (三)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指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这些人才靠我们这些教师去打造,如果我们这些打造人才的教师,自己都不会创新,如何去培养我们的学生的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改变自己的教法,多尝试新教学方法。学校作为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创新能力的摇篮,要为每个学生的一生做好准备,就要努力的去营造和维护创新教育的保障,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保持教学基础的永久创新活力。 社会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民众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这一群体的创新能力上。唯有创造,唯有个体的创造力,才是他全面发展的最好显现;唯有创造性教学才能适应目前新教育模式的考核,才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发展,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才能适应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对人的要求。因此,在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下,我们从事教学必须开展创新教育。 比如,我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就尝试实施了愉快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接受并掌握知识,并经过反思总结出了几点体会:(1)创造一个让学生愉快学习的优美环境;(2)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3)制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4)善于调控扣人心弦的教学节奏;(5)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应用 一个好的教育思想应该让它在教育中起作用,让它为我们的教育服务。应用的过程其实是个反复实验的过程,在实验中再思考,再创新,使其达到更好的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做到手勤:一是建立好教科研资料档案,勤于档案的归类。二是勤于写作。在教科研中,一有感触或心得,就要及时记录下来。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及时整理成文,不能搞突击,高质量的论文是突击不来的。论文写好之后,要敢于投稿或参加学术交流。如果你的论文发表或者获奖了,那说明你的研究成果得到别人认同了,你的研究有一定深度、有一定价值了。 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诸多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将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撰写成文,并大胆推广,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青年教师成长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科研其实并不神奇,只要我们勤阅读,多反思,善创新,巧应用,一定会有一个个惊喜等着我们!让我们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下,一起行动,迎接一个个惊喜吧! |
|